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以免造成眼睛受损。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8/22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8/22 16:05-16:06
星数:本次的ISS凌日发生时,ISS轨道高度中等,ISS视直径中等偏大,不过发生时间接近黄昏,日头西斜,仰角仅约35-40度而已,观测地点需尽量挑选西方无遮蔽之处。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44″
ISS距离:
629 km
凌日带宽度:11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
1.1 sec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马祖(中柱岛与东引乡)、新北市(石门、金山、万里瑞芳、双溪)、基隆市、宜兰县(头城)。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

1534671320421198.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土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8/8/21的17:38土星合月,地心所见的土星位于月球以南约2.1度的地方。傍晚入夜后便可在东南方天空见到土星和月球接近的景象。其中月亮是月龄12的盈凸月,土星亮度则约+0.3等,虽不若金星、木星和火星那么亮,但仔细看的话,还是很容易在月亮旁见到土星喔!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1501924691668488.jpg 天鹅座kappa流星雨(κ-Cygnid,012 KCG)是年度固定发生的小流星雨群,发生时间一般介在8/3~8/25之间,今年预计极大期落在8/18,辐射点位于天鹅座的翅膀尾端的Kappa星到天龙座头部之间的区域。

本群流星速度偏慢,每秒仅约25公里。由于天鹅座为夏季星座,在此时节为整夜可见,但这群流星雨非常微弱,ZHR仅有每小时3颗,而且流星都很暗,罕见火流星,再加上今年月相逢上弦过后,在午夜之前才会受到月光影响,下半夜的观察条件还是不错的,有兴趣者不妨挑战看看。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等诸多天文事件。

  2018年9月23日9时54分为节气秋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随着地球公转移动,太阳直射的纬度渐移向南半球了,北半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比南半球少,在季节上北半球也渐由热季转换成冷季了。

  入秋后的星空,闪耀的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及天津四)于日没后位于天顶附近,随着时间渐移至西方天空 。美丽的夏季南天银河亦自南方天空渐移向西南方,喜欢拍摄银河的爱好者请好好利用日没后的这几个小时,因为到了夜间22~23时,明亮的南天银河就低垂至西南西方的地平。

太阳系大行星动态
太阳:由狮子座运行到室女座。
水星:月初,日出时位于东北方天空,地平高度约15度,易于观测。21日上合日,由晨星变为昏星。距太阳较近,难以观测。
金星:昏星。在室女座顺行。21日,金星最亮,亮度约-4.8等,然而,此时地平高度约10度,观测条件不好。
火星:由人马座顺行至摩羯座。日落后位于东南方天空,约于次日凌晨1时30分左右下落,前半夜可观测。
木星:在天秤座顺行。日落后位于西南方天空,下落时间逐渐提前至夜晚20时50分左右,可观测时间有所减少。
土星:在人马座。6日留后由逆行转为顺行,日落后由东南方天空转入西南方天空,26日土星东方照,约于夜晚23时下落,上半夜可观测。
天王星:在白羊座逆行。日落后不久即从东北方升起,亮度约+5.7等。
海王星:在宝瓶座逆行。8日冲日,整夜可见,亮度约+7.8等。

2018/9/8 海王星冲日 ★
  9月8日2时27分海王星冲, 海王星位于宝瓶座内,视直径2.4角秒,视星等+7.8,日落时由东偏南方升起,天亮时西沉,整夜可见。利用小型望远镜或天文摄影比对星图,即可找到这颗带着蓝色色调的行星。这也是一年当中,以小望远镜挑战搜寻这颗行星的最好时机。

2018/9/9 月掩水星
  这次月掩水星在亚洲东北部、北美洲,以及格陵兰岛可见,中国不可见。水星视亮度-1.3等,月龄29.1。
  月掩水星概况
  掩始外切:05时04.1分
  掩始内切:05时04.3分
  掩终内切:06时27.9分
  掩终外切:06时28.1分

2018/9/10 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极大期 ☆
  9月9日的新月为这场北半球流星雨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辐射点所在的天区从当地时间22时–23时升起至天亮前可见。极大时间在9月10日0时,也可能是9月10时3时,但这群流星雨非常微弱,ZHR(天顶每时出现率)=5,该流星雨在2008年9月9日产生了快速、明亮流星的爆发,另一次伴随明亮流星活动的短暂峰值出现在2013年。Esko Lyytinen的模型指出,下一次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SPE)真正引人注目的回归可能在2040年前不会出现。对流星爱好者而言,可以挑战看看。

2018/9/21 金星最大亮度 ★★★
  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也是白天唯一能看到的星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每当金星东大距(黄昏观赏金星好时机)或西大距(早晨观赏金星好时机)时,它与太阳的角距最大,比较利于观测。然而大距并不是金星最亮的时候,因为此时金星距离地球还比较远。在东大距之后,金星慢慢接近地球,亮度增加,但是由于金星位相变化,在地球上看到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小,因此在这中间有一个时刻,金星达到最亮。过了这个时刻,金星的亮度开始下降。同样,在西大距之前的某个时刻,金星的亮度又达到最亮。2018年有两次金星最亮,第一次是本月的21日21时,金星在太阳以东39度,视亮度为-4.8等;第二次是2018年12月2日12时,金星在太阳以西40度,亮度为-4.9等;用望远镜观察,此时金星呈眉月形状。
  根据理论可以用插值法精确求得金星亮度的准确时刻。Calsky计算的确实9/25金星最大亮度,紫台版则是相位角,地心距综合计算的,理论值是约东大距35天后,西大距前36天为最亮:2018/8/18~2018/9/21是34天。

2018/9/24晚上 月掩5号小行星义神星
  这次掩星,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美国西北部可见,义神星亮度+10.9等,月龄14.8,虽然可在夜见观测,但逢满月,对观测不利。

1534774738746519.jpg

天象(地心视象)
日期 星期 时刻 天象简述
9/01 六 03时 御夫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6)
9/02 日 08时07分 婚神星合月,婚神星在月亮以南5.4°
9/02 日 16时55分 金星合角宿一,金星在角宿一以北1.4°
9/03 一 10时01.4分 月掩毕宿五,格陵兰岛可见掩星现象
9/03 一 10时37.4分 下弦月
9/05 三 14时54分 月亮赤纬最北(δ+20°50’)
9/05 三 16时05分 金星过远日点
9/06 四 06时42.1分 月亮过升交点
9/06 四 06时46分 水星合轩辕十四,水星在轩辕十四以北1.0°
9/06 四 08时01.2分 残月
9/06 四 13时29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亮北7.8°
9/06 四 18时28.5分 土星留
9/07 五 07时27分 海王星最近地球,地心距28.932836256AU
9/08 六 00时29.7分 白露
9/08 六 02时26.9分 海王星冲(视星等7.8等)
9/08 六 09时19.9分 月亮过近地点,地心距361350公里
9/08 六 21时37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亮以南1.8°
9/09 日 06时16.3分 月掩水星
9/10 一 00时42分 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极大期(ZHR
5)
9/10 一 02时01.4分 新月(朔)
9/10 一         21P/Giacobini-Zinner 彗星通过近日点
9/11 二 04时56分 谷神星合月,谷神星在月亮北3.3°
9/12 三 11时08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亮以南7.6°
9/12 三 23时45.6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以南10.5°
9/13 四 11时36.5分 娥眉月
9/13 四         79P/du Toit-Hartley 彗星通过近日点
9/14 五 10时20.4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以南4.4°
9/16 日 01时14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亮以南8.9°
9/16 日 20时53分 火星过近日点,日心距1.381441621AU
9/17 一 07时14.9分 上弦月
9/17 一 18时41分 灶神星合月,灶神星在月亮以南4.8°
9/17 一         59P/Kearns-Kwee 彗星通过近日点
9/18 二 00时30.0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以南2.1°
9/18 二 17时32分 月亮赤纬最南(δ-20°54’)
9/19 三 09时26分 冥王星合月,冥王星在月亮以南1.4°
9/20 四 08时52.9分 月亮过远地点,地心距404876公里
9/20 四 14时25分 双鱼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
9/20 四 14时41.6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以南4.8°
9/20 四 17时31.1分 月亮过降交点
9/21 五 09时52.0分 水星上合日
9/21 五 10时24.2分 盈凸月
9/21 五 21时 金星最亮,金星视亮度-4.8等
9/21 五         133P/Elst-Pizarro 彗星通过近日点
9/23 日 09时54.1分 秋分,太阳越过天球赤道,昼夜相等
9/23 日 23时32.8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以北2.4°
9/24 一 00时00分 中秋节
9/24 一 21时16.6分 月掩5号小行星义神星
9/25 二 10时52.4分 满月(望)
9/26 三 07时50.5分 土星东方照
9/27 四 15时08.3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亮以北4.8°
9/28 五 01时 白昼六分仪座流星雨极大期
9/29 六 04时46.1分 亏凸月
9/30 日 01时13分 婚神星合月,婚神星在月亮以南10.9°
9/30 日 15时33分 毕宿五合月,毕宿五在月亮以南1.4°
9/30 日 23时33分 冥王星留

  天象载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亮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β星)之间相合。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所有流星雨中文名称一律不允许随意简称和省略。例如,以月份命名的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不可省略,变成所谓的“英仙座ε流星雨”,以免与另一群已有流星雨混淆。目前(2018年7月6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流星数据中心(MDC)将流星雨区分成为24个群组,0个新增,112个确定,129个临时,23个将被删除,693个常规,合共有957个流星雨。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简称ZHR)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肉眼视力可以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
  ZHR不应该译作“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也没有Zenith Hourly Number,ZHN(天顶每小时流星数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2018年3月17日)以及百度百科(2018年10月5日)已按照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线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
  “ZHR_r”是无线电观测结果,“ZHR”是肉眼观测结果。

  冲日和合日: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亮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恒星与行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亮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行星轨道和黄道有两个交点,行星由南而北通过黄道所经过的交点,称为升交点,相反的一点,叫做降交点。所列时刻是行星日心黄纬等于0的时刻。

  火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 、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阴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娥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亮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月龄是指每晚20时,以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亮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例如2018年8月11日朔为17:58,相当于0.7486111,9月9日晚20时为0.83333天,两者相减为29.08天,月龄即为29.1。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8:00)的地方,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文莱及马来西亚。

参考资料
  1、《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观


相关天象: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按照日期次序 ZHR > 100

2020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14
2022年1月4日 象限仪座流星雨 ZHR 115
2023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20
2028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8
2031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31
2036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2
2039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32
2040年8月13日   英仙座流星雨 ZHR 106
2047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24
2049年1月4日 象限仪座流星雨 ZHR 110
2050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7
2064年11月18日 狮子座流星雨 ZHR > 1,00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通常而言打棒球是会去统计生涯第n支全垒打或第n支安打的,如果在天文学界也有这样子的统计数字的话,那么亚洲第一就非板垣先生莫属了。

8月2日,住在日本山形县的板垣先生发现了今年第5个,生涯第136个候选超新星,暂定名为2018enb,该天体位于飞马座附近,详细天区如图。之后经美国利克天文台使用光谱仪对其进行确认,证实为Ia型超新星。

1533999659933651.png

图由Stella Navigator绘制, DSS版权声明

找出新的超新星并不容易,就好像在玩大家来找碴一样,把两张同样天区,不同日期的照片拿来比对一下,同一个位置若有新的亮点,就有可能是超新星爆发。但是超新星的亮度从地球看来是非常暗的,仪器必须非常精密才能够察觉其差异性,再者,哪一天区会产生超新星并没有办法预测,只能不断的对不同天区拍照进行比对,才能够有所发现。

1534000421130568.jpg

飞马座附近的超新星发现照片,摄影:板垣公一

板垣先生是一名企业家兼业余天文学家,在「豆の板垣」担任董事长,受到池谷薰在1963年发现的池谷彗星影响,板垣先生首先将目标定为「发现彗星」,在1968年他终于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但是其发现报告比另一个团队晚提交,因此他并非第一个发现者,在那之后由于板垣先生将精力放在经营上,因此后续并没有再发现新的彗星;此外,由于与NASA等相似的公部门均把彗星及小行星列为搜索目标,业余天文学家想要成为该类星体的第一发现者极为困难,所以当他得知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hoemaker-Levy 9, SL9, D/1993 F2)撞击木星事件,是由业余天文学家发现时,又重新燃起了他对天文观测的渴望。

1534001552829558.png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被木星的潮汐力撕裂一影,摄:哈勃太空望远镜1994年5月17日

他在2000年决定将目标改为「发现超新星」,2001年5月17日,板垣先生发现了第一颗超新星,命名为2001bq,之后直到2018年为止,他所发现的超新星数量,排名世界第五,日本人所发现的超新星当中,有一半以上均是板垣先生的成就。

除了超新星以外,板垣公一在2008年也在金田宏的协助下,找到了一颗疑似新的彗星,后来经证实这颗是失落了110年的D/1896 R2彗星,而2009年在鲸鱼座附近又发现了一颗新彗星(C/2009 E1),如今该彗星被命名为板垣彗星。

资料来源:AstroArts(日文网站)IAU日本国立天文台板垣先生个人网站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千年来不少人声称目睹了月球表面发生的短暂闪光现象。直到CCD相机发展后,90年代末期才有科学家系统性研究此事件。西班牙团队MIDAS(Moon Impacts Det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在3处天文台,分别使用数具14吋至40公分口径的望远镜,以及高敏感度CCD与自动检测软体,持续且系统性观测月闪事件。此画面为2018年7月17-18日,所观测到的事件,目前估计这两颗“流星体”与核桃的大小差不多,依据发生时段,它们很可能来自发生日期介于7/3~8/15之间的摩羯座α流星雨(α–Capricornids,001 CAP),而摩羯座α流星雨则是地球穿过169P/NEAT彗星尾巴的结果。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研究月闪事件,可以确定有多少数量与大小的流星体撞击事件,并推断出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一步了解地球附近的太空环境。

资料来源:E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水星和金星的公转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为「内行星」,从地球上观察,总在太阳左右,所以只有清晨日出前的东方低空或傍晚日落后的西方低空才有机会看到这两颗内行星,半夜三更是看不见它们的,因此常有「晨星」与「昏星」之称。近期的金星常引起大家注意,因为在太阳下山、天空还没完全暗下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绽放光芒,吸引大家的目光。依傍在眉月旁的金星纷纷被大家用手机、相机和眼睛记录下来,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

其中,当水星或金星来到「大距」位置,即太阳-水星或金星-地球三者成直角,水星或金星位于直角位置时,从地球上所见的水星或金星离太阳最远,日出或日落时所见的水星或金星仰角最高,最容易观看。其中,当水星或金星位于太阳以东时称为「东大距」,见于日落后的西方天空;位于太阳以西时为「西大距」,见于日出前的东方天空。且当水星或金星位于大距位置时,望远镜下所见的水星或金星,大约是半圆形的弦月状。

2018/8/18下午1:31金星达今年第2次东大距位置,此时金星与太阳之间的日距角约为45.9度,日落时在西南方仰角约28度,亮度约-4.5等,非常明亮,天色渐暗后以肉眼即可看见。

如果能利用望远镜放大观察,可看到金星东大距时的形状为弦月状,亮面比例为49%(或说相位为0.49),视直径约24.5角秒,与火星约同,最好使用较高倍率来观察其盘面的形状。

1533395772787899.jpg

下方照片为台北天文馆同仁陈宽、张桂兰于2017/1/2傍晚透过45公分望远镜+5DI相机直焦拍摄的金星影像(局部裁切);另一张照片为台北天文馆同仁张桂兰于2017/1/4上午透过20公分库德式望远镜+25mm目镜,以手机拍摄的金星影像。从这些影像中可以看到金星已经呈现接近半圆形的景象。

台北天文馆/张桂兰于2017/1/4拍摄的金星影像。

20170102-Venus-CK&KL-2.jpg

台北天文馆同仁陈宽、张桂兰于2017/1/2傍晚拍摄之金星扩大影像。

其实东大距至西大距之间的金星,在特殊情况下,不需透过望远镜也可能观察到它并不是完整的盘面状,而是半圆至眉月状。例如下方影像是天文同好Huiling  Lin于2017/1/1下午17:38在基隆地区拍摄的金星与月亮接近的影像,受到当时大气环境的影像,金星被散射的光芒因为它本身半圆形状的关系而呈现不对称,这是个很特别的纪录呢!事实上,视力绝佳的人,用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到金星并非圆形或星点的形状,别怀疑,真的曾有民众打电话到天文馆报告过喔!所以,这是个除了北斗六(大熊座开阳双星)之外,另一个可以测试视力好坏的指标吧!

20170101_venus_moon_HuilingLin.jpg

感谢Huiling  Lin授权台北天文馆使用,提供给大家欣赏。版权归Huiling  Lin所有,如需利用,请迳洽Huiling  Lin。

金星之所以如此明亮,主要原因有三:

  • 金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2近的行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

  • 金星是轨道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较大的金星盘面;

  • 金星的大气层相当浓厚,且大气中漂浮许多云朵,极易反射太阳光。

这三个有利的状况加成之下,造成金星成为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地球上可见最亮的星星。

而金星最亮的时刻,通常发生在东大距过后36日,或西大距前36天,这主要是综合了金星距离远近(可以看到的盘面大小)和可看到金星被太阳照亮的面积大小两项因素的结果。

金星变变变

201203-12Venus_phase.jpg

2012年3-12月间,金星的相位与视直径变化记录影像。版权:台北天文馆

由于太阳、金星和地球彼此相对位置和距离持续改变的关系,金星的形状也会如同月亮一般有相位的变化,亮度和视直径大小也会改变。

下合(inferior conjunction)时,恰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暗面朝现地球,因而不可见。

下合之后,金星变化过程与下合前相反,亮度愈来愈暗,形状则从瘦而大的眉月形逐渐变成小而粗的凸月形。

金星的相位变化是太阳八大行星中最明显、最容易观察的,以口径5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就可以观察;而它的相位变化还伴随着大小和亮度的变化,这一点连月亮都比不上,非常有趣呢!

1533395111913383.png

2018年日落时所见的金星仰角与方位角示意图。取自2018天文年鉴。

金星和伽利略

金星是除了月亮之外,形状变化最明显的天体;形状变化以天文术语来说称为「相位」。而金星的大小变化比例,则比月亮大得多。在400多年前望远镜刚发明后不久的1610年12月,伽利略利用自制的20倍望远镜观察金星,首度注意到金星的相位变化,且金星相位变化只能以金星绕太阳公转才能合理解释,伽利略因而将此发现当作是支持哥白尼「太阳为宇宙中心」理论最有力证据,让当时普遍支持「地球为宇宙中心」理论者虽不服气,却无从辩驳呢!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测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月亮的赤纬变化在+28.5~-28.5度。只要在离黄道不远的二十八星宿中,月亮每18.6年交点周期内就有机会掩蔽它们。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20时36分,月掩天秤座5.3等恒星氐宿增四,月龄初七。
掩始现象,恒星由月球亮面消失。香港掩始時月球仰角34度,地平方位237度。

1533389768808493.png

R2128 = 13 Librae = 氐宿增四

香港天文学会,余惠俊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泛星彗星 C/2017 S3 PanSTARRS 星历表
根据2018年7月27日的天文测量数据

T 2018 Aug 15.9447 TT
q  0.208454    Peri. 255.8898
z -0.000422    Node  171.0406
e  1.000088    Incl.  99.0383
Ref: MPC110495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o  ‘  “    delta  RSun   Elong  Phase   亮度   “/min  PA
2018 Aug 1   7  2 18.5   39  3 19    0.802  0.523   30.7   97.8    7.7    7.22 138.2
2018 Aug 2   7 12 14.4   36 48 55    0.788  0.497   28.6  101.9    7.4    7.66 139.4
2018 Aug 3   7 22 12.1   34 24 16    0.776  0.471   26.4  106.4    7.2    8.09 140.5
2018 Aug 4   7 32 11.0   31 49 40    0.767  0.444   24.1  111.0    6.9    8.50 141.4
2018 Aug 5   7 42 10.5   29  5 55    0.761  0.417   21.7  115.8    6.6    8.88 142.0

2018 Aug 6   7 52 10.3   26 14 14    0.758  0.391   19.4  120.6    6.3    9.20 142.5
2018 Aug 7   8  2 10.1   23 16 28    0.759  0.364   17.0  125.3    6.0    9.45 142.6
2018 Aug 8   8 12 10.1   20 15  5    0.764  0.338   14.9  129.6    5.7    9.59 142.3
2018 Aug 9   8 22 10.4   17 13 16    0.775  0.313   13.0  133.0    5.4    9.61 141.6
2018 Aug 10   8 32 11.2   14 14 56    0.790  0.288   11.6  134.8    5.1    9.49 140.2

2018 Aug 11   8 42 12.7   11 24 39    0.811  0.265   10.8  134.1    4.8    9.21 138.1
2018 Aug 12   8 52 14.3    8 47 36    0.838  0.245   10.6  130.2    4.5    8.75 135.0
2018 Aug 13   9  2 14.3    6 29 16    0.871  0.228   10.9  122.9    4.3    8.15 130.6
2018 Aug 14   9 12  8.5    4 34 47    0.910  0.215   11.3  112.8    4.1    7.42 124.5
2018 Aug 15   9 21 50.0    3  7 49    0.953  0.209   11.7  100.7    4.1    6.67 116.9

2018 Aug 16   9 31 10.0    2  9 18    0.999  0.209   11.9   87.7    4.2    5.98 108.1
2018 Aug 17   9 39 59.7    1 36 55    1.047  0.216   11.9   75.0    4.5    5.40  99.2
2018 Aug 18   9 48 13.5    1 25 53    1.094  0.229   11.7   63.4    4.8    4.95  91.1
2018 Aug 19   9 55 49.7    1 30 38    1.139  0.247   11.3   53.4    5.2    4.58  84.3
2018 Aug 20  10  2 49.7    1 46  8    1.183  0.267   10.8   45.0    5.6    4.27  79.0

2018 Aug 21  10  9 16.8    2  8 32    1.225  0.290   10.2   38.0    6.1    4.01  75.0
2018 Aug 22  10 15 14.9    2 35  4    1.264  0.315    9.6   32.2    6.5    3.77  72.0
2018 Aug 23  10 20 47.9    3  3 54    1.301  0.341    8.9   27.4    6.9    3.56  69.8
2018 Aug 24  10 25 58.9    3 33 49    1.337  0.367    8.3   23.4    7.3    3.37  68.1
2018 Aug 25  10 30 51.1    4  4  1    1.371  0.393    7.6   20.0    7.6    3.20  66.9

2018 Aug 26  10 35 26.8    4 34  1    1.404  0.420    7.0   17.2    8.0    3.05  66.0
2018 Aug 27  10 39 48.0    5  3 30    1.436  0.447    6.5   14.8    8.3    2.91  65.3
2018 Aug 28  10 43 56.5    5 32 17    1.466  0.473    5.9   12.8    8.6    2.78  64.8
2018 Aug 29  10 47 53.8    6  0 14    1.495  0.499    5.5   11.1    8.9    2.66  64.5
2018 Aug 30  10 51 41.1    6 27 18    1.524  0.526    5.0    9.7    9.1    2.56  64.3

2018 Aug 31  10 55 19.3    6 53 29    1.551  0.552    4.7    8.6    9.4    2.46  64.2

香港天文学会,余惠俊